山西省地震灾害严重,全省有96个县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记载着当地地震灾害情况,占全省县区总数91%。山西省所处的山西地震带是吕梁山隆起与太行山隆起之间的一条呈北北东走向的地堑活动构造带,该地震带系由一系列走滑正断层控制的剪切拉张作用所产生的断陷盆地组成,斜贯山西省中部,总体呈“S”型排列。各盆地内部还发育有次一级的断裂及其控制的断陷和隆起,使盆地内部构造进一步复杂化。山西地震带自1000年以来,共发生21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7.0-7.9级地震3次,8.0级以上地震1次。
太原市所在的太原盆地属于山西地震带的中段,是山西地震带乃至华北地震区内地震活动频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地震活动主要沿太原东山-太谷断裂、交城断裂发育。从地质构造环境上分析,盆地内构造复杂,介质整体性差。从应力场分析,太原盆地是华北地震区内多应力点结构场中,反映区域应力场变化较敏感的一个地区。太原盆地内有多个由震群活动形成的小震密集区。从1970年台网记录以来,太原盆地地震活动在山西地震历史上占有较高的发震比例,地震活动频度约占山西带1/3。加之太原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抗震设防能力弱,应急管理保障能力不足,地震安全隐患较多,防震救灾工作任务较重。
太原市防震减灾地理信息系统基于地震突发性强、成灾面大、灾害重、兼容其它灾害的特点,面向地震业务的实际需求,对太原市防震减灾地理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建设进行规划,以提升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城市防御风险能力,全面推进太原市防震减灾工作。
太原市防震减灾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分为五年进行建设,逐步完成太原市防震减灾局针对震前防御、震时评估、震后应急的整个地震业务平台及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年完成基于公里格网数据的地震快速评估系统,实现基于公里格网数据对地震震时评估、自动成图等功能;创建完整规范防震减灾综合应用系统基础数据库;建设与数字太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接口,对接数字太原的基础数据,数据采集标准规范建设、数据采集及数据库建设;实现太原市主城区三维场景的加载,完成三维模型的浏览,属性查询、测量等基本功能。第二年完成地震舆情监控系统、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三维应急方案实时录入、编辑、展示,实现对地震舆情监测、决策辅助等地震应急分析功能;建设太原市防震减灾安评审批、专业查询与社会公众服务B/S平台系统,向专业人员、公众提供地震相关专题数据查询、历史地震查询、防震减灾知识科普等服务。第三年完成领导移动推送系统、移动端灾情采集系统、实现对震后灾情信息采集、信息推送等功能;实现与山西省地震应急系统联网和数据共享。第四年完成单体建筑物采集标准规范、单体建筑物灾情评估系统;根据单体建筑物采集所得详细信息,完善三维建筑的属性信息,扩展三维平台应用,强化三维平台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功能,增加按建筑单体查询专题数据、划定范围查询与统计专题数据、三维制定范围缓冲区查询功能,通视分析功能、缓冲区分析功能、最佳路径查询功能。第五年完成快速灾情统计系统,利用自动群呼应答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基于无线通信网络的灾情信息快速获取及受灾情况统计分析;基于二三维GIS一体化技术,完成太原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二三维联动的功能;通过网格分析技术,根据实时更新的路面交通状况数据,实现三维场景中救援路线自动生成的功能;遥感震害识别与提取系统,实现对震前的震害防御功能;通过对地震灾区网络临时布控,保障震后地震应急时现场指挥车将现场灾情信息实时传输于三维场景中,为指挥救援做出有利依据。完成地震三维模拟系统,通过设置地震相关参数,模拟地震灾情,做出指挥方案。根据地形状况,模拟滑坡、泥石流、倒塌等地质灾害,预设救援方案。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晋阳街
邮编: 030006
联系人: 邢俊斌
电话: 0351-5268508(办公室)
邮箱: sxsrkj123@163.com